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

得提防殺手級伊波拉病毒,感染途徑有3種


西非爆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伊波拉(Ebola)病毒感染疫情,截至今年8月7日止,已造成932人病逝,死亡率約有55%。關於殺傷力如此之強的伊波拉病毒,以下幾點是你必要知道的資訊。
一、主要疫區
以往伊波拉感染疫情多出現在非洲中部,然而本次的疫情發生在西非,屬於罕見情況。而本次疫情最早是從幾內亞所傳出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統計,目前西非地區已出現超過1700個病例,其中932人病逝,死亡率約55%。目前中華民國疾病管制局認為,伊波拉病毒侵台的風險並不高。

二、感染途徑
(1)接觸感染
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、尿液、體液、分泌物以及漚吐物等,都有機會被感染。此外病人死亡後,伊波拉病毒依舊會在體內存活數日,因此接觸到病人的屍體或是血液也有機會被感染。
(2)透過性行為感染
伊波拉病毒患者的精液中,可檢測出病毒的存在。曾有報導指出在患者復原後兩、三個月,依舊可在精液中測出伊波拉病毒。在1976年爆發的伊波拉疫情中,就有患者的多位性伴侶被感染。
(3)共用針頭感染
在1976年的伊波拉疫情中,有多位病人是因為在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,與其他病人共用針頭而感染。
此外,因為羚羊、黑猩猩等動物,也有可能感染伊波拉病毒,若誤食受感染動物的病體肉,也有機會感染。不過目前尚未出現人跟動物之間互相感染的情況,伊波拉病毒的感染目前僅限人傳人的感染途徑。伊波拉病毒因為主要透過體液接觸感染,一般被認為很類似HIV病毒,不過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,在出現發燒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後才有傳染性,是與HIV病毒的不同處之一。
三、感染後症狀
伊波拉病毒感染屬於嚴重急性疾病,發燒是感染伊波拉病毒後,最常見的初期症狀之一,接著會出現虛弱、肌肉痠痛、頭痛、喉嚨痛等情況,接續則是嘔吐、腹瀉、皮膚斑點狀丘疹以及出血情況。嚴重患者則會出現肝臟受損、腎衰竭、中樞神經損傷、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。
四、可否阻止伊波拉病毒的傳播
透過確實隔離病人、護理人員診療時作好足夠的防護措施,並追蹤曾接觸病人的人員,可有效遏止伊波拉病毒的傳播。
五、目前治療方法
當前尚未有研發成功的藥物可針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病人進行治療,相關的藥物以及疫苗都處於實驗階段。然而根據 USA Today的報導,美國國家衛生組織表示,伊波拉病毒疫苗已在猴子身上試驗成功,今年九月就將在志願者身上進行人體試驗。盼望能讓位於疫區的前線醫護人員率先使用。
六、病毒史
據信,伊波拉病毒源自蝙蝠。1976年,伊波拉病毒首度在中非爆發,造成280人死亡。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(CDC)的統計,自1976年至今,世界各地出現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共有30多次。
對於傳染性高、致死率也很高的伊波拉病毒,世界各國都在努力防堵疫情的擴張。關於本次伊波拉病毒在西非爆發的大規模感染疫情,有部分專家認為是因為隔離管理鬆散的原因所致,相信若是相關人士都能致力執行目前可行的防治方法,疫情便有望獲得控制,讓平安重回你我心中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